欢迎访问长城小站!!   您当前的位置:长城专题 -> 长城数据库系统 -> 长城文献资料库[ 登录 ]/[ 注册 ]  

 
长城文献资料库
志愿者入口

[使用说明]
·带图标的图书,表明在库中有全文。
·带图标的图书,表明有外部参考链接。
·带图标的图书,表明在库中有PDF下载。

RSS 1.0
RSS 2.0

[相关链接]
欢迎访问小站长城数据库系列:
·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
·中国长城地理信息系统
·长城小站谷歌长城专题
·中国长城碑刻铭刻数据库
·历史年表
·长城法律公文库
·长城景区数据库
·长城专家库
·长城视频数据库
·小站图书室
·边墙史料书库 .. 阿伦主编
·小站首页


 长城文献资料库 分类浏览:学科 地域 发表时间 年代 作者 期刊 排行 最新评论 最新更新

图书信息

《交通史视角的秦汉长城考察》

作  者:王子今
     中国人民大学 国学院,北京 100872 (1950-),男,河北武安人,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。
出  处:石家庄学院学报 第15卷
发表时间:2013-03-00
分 类 号:K232
文  摘:
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,最初修筑,在于阻障在交通方面机动性甚强的 北方草原民族的攻击。然而长城工程又导致了新的交通条件的完备。长城本身形成了特殊的交通 带,同时亦促进了“北边”地方空间幅度十分宽广的交通体系。“关市”交通,“当路塞”的作用以及长 城防线与内地的交通联系也值得重视。
关 键 词:长城 交通 北边道 直道 烽燧 亡人
正  文:
修筑长城的最初动机,原本在于阻障交通,如《后汉书》卷八七《西羌传》“隔塞羌胡交关之路”[1]卷八七。所谓“障”,就是长城系统的重要构成。然而,长城这一大型建筑工程的完成,同时又创造了新的交通条件。长城本身,即形成了一条特殊的交通带。军队为戍 ……
您需要在登录后才能查看全文内容,请您点此登录或者进行新用户注册...>>

简单注册后,即能免费阅读1000多篇长城相关的论文,欢迎您注册为长城小站的用户,参与我们的交流!

参考文献:
[1] 范晔.后汉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65.
[2] 费振 刚,胡双宝,宗 明华. 全汉赋[M]. 北京:北京大学 出版 社,1997.
[3] 司马迁.史记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59.
[4] 刘安. 淮南子[M]. 北京:燕山出版社,1995.
[5] 张维华.中国长城建置考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9.
[6] 班固.汉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62.
[7] 桓宽. 盐铁论[M].北京:华夏出版社,2000.
[8] 张学正.甘谷汉简考释[G]//汉简研究文集. 兰州:甘肃人 民 出版社,1984.
[9] 陈梦家.汉简缀述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0.
[10] 甘肃居延考古队.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[G]//汉简研究文集.兰州:甘肃人民出版社,1984.
[11] 布尼阿林.河北省围场县燕秦长城调查报告[G]//中国长城 遗迹调查报告集.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1.
[12] 宁夏 自治 区博物馆. 宁夏境 内战 国、秦汉长城遗迹[G]//中 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.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1.
[13] 李文信.中国北部长城沿革考(上)[J].社会科学辑刊,1979,
(1):152-161.
[14] 唐晓峰.内蒙古西北部秦汉长城调查记[J].文物,1977,(5): 38-44.
[15] 墨子. 墨子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9.
[16] 郑玄. 周礼[M]. 北京:中华书局影印.
[17]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.曲阜鲁 国故城[M].济南:齐鲁书 社,1982.
[18] 史念海.黄河中游战国及秦时诸长城遗迹的探索[G]//中 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.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1.
[19] 郦道元. 水经注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2009.
[20] 王子今.秦汉长城与北边交通[J].历史研究,1988,(6):91-105.
[21] 司马贞. 史记索隐[M]. 北京:中华书局,1991.
[22] 王子今.秦汉时代的并海道[J].中国历史地理论丛,1988(2): 31-46.
[23] 王子今.说“上郡地恶 ”——张家 山汉简《二年律令》研读 札记[M]//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:10 辑. 西安:三秦 出版社, 2003.
[24] [德]克劳塞维茨.战争论[M].北京:解放军出版社,1964.
[25] 孙武. 孙子兵法[M].北京:华文出版社,2009.
[26] 诸葛亮 . 便宜十六策[M]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.
[27] 许慎. 说文解字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63.
[28] 张震泽. 孙膑兵法校理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4.
[29] 陈直.秦兵 甲之符考[M]//文史考古论丛.天津:天津古籍 出版社,1988.
[30]史念海.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[J].文物,1975,(10):44-54.
[31] 吕卓民.秦直道歧义辨析[J].中国历史地理论丛,1990,(1): 89-105.
[32] 张在 明.中 国文物地 图集·陕西分册:下册[M].西安:西安 地图出版社,1998.
[33] 张在 明.中 国文物地 图集·陕西分册:上册[M].西安:西安 地图出版社,1998.
[34] 甘肃省文物局.秦直道考察[M].兰州:兰州大学出版社, 1996.
[35] 孙相武.秦直道调查记[J].文博,1988,(4):15-19.
[36] 史念海.直道和甘泉宫遗迹质疑[J].中国历史地理论丛, 1988,(3):45-84.
[37] 李白诗全集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6.
[38] 欧阳询. 艺文类聚[M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5.
[39] 李孝聪.秦始皇长城[M]//长城 百科全书.长春:吉林人 民 出版社,1994.
[40] 安作璋.两汉与西域关系史[M].济南:齐鲁书社,1979.
[41] 谭其骧.中国历史地图集[M].北京:地图出版社,1982.
[42] 张维华.论汉武帝[G]// 汉史论集.济南:齐鲁书社,1980.
[43] 李文信.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[J].考古学报,1957,(1): 119-126.
[44] 吴楚材,吴调侯. 古文观止(清代选本)[M]// 中 国古典文学 名著袖珍文库. 成都:四川文艺出版社,2001.
[45] 钱钟书.管锥编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9.
[46] 盖 山林.和林格尔汉墓壁画[M].呼和浩特:内蒙古人 民 出 版社,1977.
本文由志愿者:【畅贺维 】收集整理上线。
[ 返回 ]
 评论
发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用户名: 密码:
若不填用户名,则显示留言者为[匿名]。若填写用户名与密码,则会进行认证并登录(该登录状态不能保留,当浏览器关闭后登录结束,如需保留登陆状态,点此登陆)。如果只写用户名不写密码,则显示为“[未验证] 您输入的用户名。”,匿名或者未验证的留言将不可编辑、删除
验证码:图片由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,看不清请单击刷新 请在左侧框中输入右侧图中的字母或者数字,如看不清请单击刷新
标 题:  
评 论:
    [:超赞!:] [:好!:] [:窃笑:] [:笑而不语:] [:汗!:] [:囧!:]
表 情: [:大哭!:] [:鞠躬:] [:耶!!:] [:仰慕:] [:骚!:] [:醒一醒:]
    

 
 留言总数0帖 页次:1/0 每页:20条